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影像云中 >> 视频云中
【云南中医药大学宣传片】远志
发布日期:2023-08-30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远志

  ——云南中医药大学宣传片

  滇池扬波五百里,杏林济世数千年。有“中医药宝库”美誉的云岭大地,不仅蕴藏了丰富优良的中医药资源,也孕育了特色鲜明的云南中医药大学。坐落于滇池之滨的云南中医药大学,秉承“崇德和合 博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孕育出一代代“德术双馨”的岐黄英杰。

  印象

  云南中医药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云南中医学院。60余年来,一代代云中人绵延赓续、薪火相传,名师、名医、名家躬耕讲坛,作育英才,领跑云南中医药健康服务、临床研究,引领云南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至今学校共培养了9万余名中医药高等人才。他们扎根边疆、救死扶伤;远涉重洋,弘扬国医;成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现有呈贡、白塔两个校区,1.6万余名全日制学生在读。设有11个学院、25个专业和2个公共课教学部,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3所,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中医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特色 

  这是一座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高校。校园以“秦砖汉瓦、天圆地方”等建筑特征为设计元素,被冠以“云南省最具艺术特色建筑群”的美称。学校图书馆目前有馆藏古籍和特色文献约1.8万册,是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收藏最多、最全的单位。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浓缩呈现了云南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华,中医西学博物馆展示中医在西方传播轨迹,已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和中西文明互鉴的靓丽名片。“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大爱无疆”等价值理念浸润校园、滋养师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这是一所具有丰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高校。明代医药学家、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滇南本草》,奠定了滇南医学早期学术思想,为学校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源头活水。在滇南医学学术思想滋养下,云南中医药大学秉承“树人求真传大医精诚、授业从严承岐黄仁术”的办学理念和“崇德和合、博学敦行”的校训,形成了以中医药学为主体,以传承创新云南民族医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中医药辐射中心为两翼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云南省唯一的民族医药类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傣医药与彝医药重点实验室。目前已构建了我国唯一的傣医学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已出版《云南民族医药大辞典》及傣医药、东巴医药等本土教材专著40余部。

  这是一所具有丰富开放办学经验的高校。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政府联合办学,开创了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海外办学先河。后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药学院”,面向澜湄区域持续开展国际传统医药人才培养。

  从2007年发起并连续主办10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论坛”,获批建设缅甸、老挝2个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南药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国际联合科研;成立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首开中医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鉴。

  贡献

  如何把云南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是云南中医药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答题。学校统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着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切实提高乡村振兴成效,不断提高成果转化水平,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提升贡献度与影响力。

  依托21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打造“保健品化妆品第三方检测、临床药理评价研究、健康产品研发、中医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以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集成创新,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进行攻关创新。

  科研团队针对优势特色“云药”等的品种开展的系列研究,有效支撑了“云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大批专家学者在田间地头指导乡亲们发展云南道地药材的科学化、产业化种植,带动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从提供医疗服务到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到参与抗疫、社科普及,云中在服务社会中不断提升贡献度与影响力。

  奋进

  欣逢盛世,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发展时机。2022年10月,伴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云南中医药大学迎来了更名大学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大会分析了当前发展形势,系统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凝聚全校师生共同意志形成了“1221”战略部署。

  路有径,拓无疆。云中正主动融入云南“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扎根云岭大地,以融入求突破,以贡献求支持,以创新求发展,全力开创特色鲜明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新局面。

  

 

【打印】